在地文化、國際視野、多元觀點,全都濃縮於這本代表美術館學術精神的刊物——《集 Aggregate》。作為臺中市立美術館的首部學術刊物,《集 Aggregate》將成為探索藝術文化議題的重要平台,讓更多讀者深入了解當代藝文的動態與思考。《集Aggregate》作為分享美術館研究發展成果的載體,也是多元藝術思潮和觀點交流的平台,其內容涵蓋專題報導、觀察筆記、紙上展間和特別企劃等,將從大臺中的文化底蘊出發,除了定期邀請專業藝評和學者對於國內外多元案例進行觀察與分析評論,也集結中部藝術家研究、美術館展覽及計畫訊息,帶領更多讀者探索及掌握在地藝文發展脈動。
內容簡介
本期專題:多元共享的美術館
以國內外不同的場館案例,從國際政策面、軟硬體規劃面及身障者視角,瞭解文化平權與近用服務在館舍間的落實,並透過各地案例觀察策展人、設計者與教育推動者,如何以多元形式展開文化參與的多重路徑。
1. 由內部轉型到外部倡議:從 DEI 計畫的退潮,看博物館工作現場與觀眾服務 ── 黃心蓉訪談 / 林怡秀
2. 穿越銀幕,拓展情感認知與文化參與的世界:從電影展開的特殊教育計畫 / 陳斯吟
3. 觸摸視覺之外:非視覺導覽的實踐與提問 / 許家峰
精彩單元:觀察筆記
鹿特丹當代藝術機構梅利藝術中心如何落實文化近用與共融,讓更廣大的族群有所受益,而韓國的美術館及博物館如何以科技方式消弭無障礙的隔閡, 日本東京都美術館連結大學進行的藝術社群計畫,其藝術溝通員扮演什麼樣重要的角色,以觀察筆記視角探討與分享。
1. 共同感知、共同發聲:鹿特丹梅利藝術中心的共融實踐 / 洪芷寧
2. 為每個人而開的博物館:韓國博物館中的「無障礙智慧展館」服務 / 楊爾寧
3. 與大眾聯繫的藝術溝通員:東京都美術館裡的創造性社群 / 李佳珊
精彩單元:紙上展間
本期聚焦於膠彩畫家廖大昇以及當代藝術家陳曉朋, 帶你穿梭於紙上的藝術空間,感受美術館典藏背後的精心與巧思,藝術家的訪談記錄精采呈現!
1. 廖大昇:精研色彩,流轉於花草間的四季 / 林以珞
2. 陳曉朋:理性到不理性是一種極大的感性 / 王少君
精彩單元:特別企劃
本期特別企劃針對當代藝術空間的實踐與演變,引領大家探索替代空間在臺灣的發展及當今獨立藝術空間又是什麼樣的新型態角色;而中美館以跨齡共融為導向,如何在軟體的藝術教育及硬體的空間場域上,深化多元共融的精神, 於特別企劃篇一一呈現!
1. 當代藝術空間的實踐與演變 ── 林平訪談 / 王瑀
2. 給每個人的藝術基地:美術館的共融參與 / 潘品潔
閱覽地點
◖實體閱讀◗
✧臺中市立各文化中心
✧臺中市立圖書館各分館
🛒 購買地點
◖實體通路◗
✧中央書局
✧TSUTAYA BOOKSTORE 臺中市政店、臺中老佛爺店、臺北信義店
✧五南文化廣場
✧國家書店
◖線上通路◗
✧讀冊 ✧博客來 ✧五南文化廣場 ✧國家書店
